随着《工业绿色发展规划(2016-2020)》任务要求的不断落实,生命周期评价(LCA)理念逐渐深入人心,而如何将LCA研究和企业绿色发展相结合,实现产学研共同发展成了现今的一大趋势,为了推动LCA的实际应用,第七届中国生命周期评价学术研讨会将于2019年11月7日-11月8日在深圳召开。
欢迎关注!
地点: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深圳大学粤海校区科技楼(汇星楼)2号报告厅参会人员初定在150人以内,会议以主旨演讲和专题报告为主,拟邀请生命周期评价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事业代表做报告,欢迎从事相关领域研究和实践的专家学者、企业产品设计和环境管理工程技术人员、政府环境保护官员等报名参会。
为保证会议质量和参会人员权益,会议注册费为每人1500元,学生代表每人600元。包含资料费及午餐费,其他费用自理。 (汇款后请将单位开票信息发与会务组潘思静邮箱,注意抬头和税号的核对,会议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)1、发送报名回执(姓名、单位、职务、单位开票信息)至会务组邮箱报名。
邮箱地址:psj@cn-eco.net
2、长摁下面二维码或者扫描识别二维码进入报名链接。
3、参会人员请于2019年11月5日前报名。

因各单位差旅报销标准不一,因为会议不统一安排住宿酒店,根据考察,有以下推荐供选择:(1)深大正门(西门),离会场最近是中惠优雅酒店(400-500),稍近还有圣淘沙酒店(600-700)、桃园酒店(500-600);
(2)深大小西门附近,离会场稍远,主要有新年酒店(340-450),兰兹酒店(300-400),除兰兹酒店外,其他跟深圳大学(或深大土木工程学院有协议价),可适当优惠。
供参考!
(推荐)步行至机场站地铁站乘11号线(开往福田方向)→前海湾站换乘→1号线(开往罗湖方向)→深大站下车→C出口→步行至公交站台→公交B728(环校)→到达想下的站就阔以啦
价格:7元 时长:约1小时
深大站C出口出来也许会看到深大的小东门,但是小东门正在施工,禁止通行哦
(2)深圳北站 → 深大
(推荐)步行至深圳北站地铁站乘4号线(开往福田口岸方向)→会展中心站换乘→1号线(开往机场东方向)→深大站下车→C出口→步行至公交站台→公交B728(环校)
价格:7元 时长:约1小时
(推荐)步行至罗湖站地铁站乘1号线(开往机场东方向)→深大站下车→C出口→步行至公交站台→公交B728(环校)
价格:7元 时长:约1小时
(推荐)步行至南头火车西站公交站乘36路公交(开往动物园总站方向)→深圳大学站下车→深大西门(正门)
价格:2元 时长:约40分钟
(5)福田站 → 深大
(推荐)步行至福田站地铁站乘11号线(开往碧头方向)→车公庙站换乘→1号线(开往机场东方向)→深大站下车→C出口→步行至公交站台→公交B728(环校)
(OR)步行至购物公园地铁站乘1号线(开往机场东方向)→深大站下车→C出口→步行至公交站台→公交B728(环校)
价格:5元 时长:约40分钟
(6)福田汽车站 → 深大
(推荐)步行至竹子林站地铁站乘1号线(开往机场东方向)→深大站下车→C出口→步行至公交站台→公交B728(环校)
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,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主要从事机电产品绿色设计理论与方法、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回收工艺与装备、汽车产品回收与再制造分析、金属切削理论及刀具设计、金属成型装备低碳制造技术等方面的研究。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,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兼任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环境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,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环境材料分会副主任,国家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。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生态学理论与方法,环境经济与环境管理。
北京工业大学教授,工学博士,长期从事无机非金属矿物材料、生态环境材料、材料物质流分析、生命周期分析、材料(产品)生态设计、生命周期管理及相关技术经济分析、材料资源加工与利用技术等研究与开发。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教授,上海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,硕士生导师,上海市重点学科带头人,上海市模范教师,曾任职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、科研处处长、研究生部主任等。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,生态文明研究院副院长、天津市“中-日电子废弃物国际合作基地”主任,以及中-美环境修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。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(IPCC)AR5 评审专家。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,山东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,《中国大百科全书》(第三版)生态学卷生态经济与产业生态学分支主编。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风险足迹量化管控。
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、博士生导师,兼任清华大学中国车用能源研究中心副主任。研究方向为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、全生命周期分析和交通能源战略。
中国低碳认证技术委员会秘书长。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处长,研究员,电工电子产品与系统的环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,全国碳排放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。历任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秘书处副主任,中国节能产品认证中心副主任等职。
博士,副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深圳市高层次人才,深圳大学荔园优青学者。清华大学博士,麻省理工学院系统工程系博士后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循环经济分会副秘书长、委员,固体废物分会高级会员;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环境管理分会会员。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。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环境材料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副秘书长,青年工作委员会理事。Int. J. LCA、 J. Clean. Prod.等期刊审稿人。主要从事材料生命周期评价/物质流分析的教学与科研工作。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政策中心副主任,副研究员,主要从事清洁生产技术政策、生命周期评价等相关领域研究工作。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南南工业合作中心特聘专家。德国尼尔廷根大学工程硕士,宁波希耐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,Thinkstep国际集团中国区总经理,专业方向LCA生命周期评价。目前负责大中国区GaBi软件的销售和技术支持以及生命周期评价项目咨询工作。201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,获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,2018年毕业于美国马里兰大学,获项目管理博士学位。2013至2018年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建设系(Department of Building)任助理教授。长期关注智能建造和运维、绿色建筑、可持续发展等相关领域,发表学术论文超过100篇,其中SCI/SSCI论文45篇,ESI高被引论文2篇,主持科研项目超过850万。分别获得上海市、教育部科技进步奖、国际会议优秀论文等国内外奖励。
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副教授,主要研究领域环境评价与管理、区域可持续发展、产业生态。2018-2020年耶鲁大学、东京大学访问学者。近五年来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、面上基金各1项,节能环保咨询类项目10余项。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& Technology等国际SCI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,其中ESI高被引3篇。在《环境科学研究》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。现任中国稀土学会环境经济与政策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。主要从事金属资源物质循环、环境影响、贸易网络等研究。现参与中科院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科技工程先导专项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NEP-NSFC国际合作项目(基于物质流分析的金属资源效率跨国比较与协同提升对策研究)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(关键稀土元素之全球物质流网络的构建与结构演化分析)、福建省科技计划引导性项目(稀土元素钕的全生命周期物质流及其环境影响)等。澳门科技大学助理教授,清华大学博士后,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循环经济分会副秘书长。长期致力于澳门和我国内地环境问题的解决,主要研究方向涉及电子废物管理和资源化技术、城市节能减排(生命周期评价方法)、循环经济和城市矿产研究等。主持和参与了澳门及内地多项研究项目,包括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广东省自然基金、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等。近年来,在国际知名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,并参与了5部论著的编写工作,Google 学术搜索被引用1500余次。曾任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(日本环境省直属)博士后研究员及荷兰莱顿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(CML)研究员。现为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学系以及能源环境学院助理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生态学、环境管理、循环经济、及其在可持续产业规划和城市规划中的应用。以核心人员身份参与了日本内阁府“生态城”、“环境模范都市”以及“环境未来都市”;日本环境省福岛复兴规划;印尼环境省智慧生态城市;中荷智慧园区等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,并多次作为美国能源基金会、联合国亚太经社委员会(UN-ESCAP)、韩国工业园区组织(KICOX)等机构在低碳城市发展、能源政策等方面的咨询专家。深圳大学理论经济学流动站博士后,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和中国地质科学院,主要从事金属物质流分析和LCA。博士期间主要从事矿产资源物质流、价值流和环境流研究。博士期间参与自然资源部地质调查项目“中国铁铜铝等资源循环调查评价”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“基于全球铁物质流网络的中国钢铁行业贸易结构优化策略研究”、“金属资源消费规律演进及需求预测”,完成中国铁资源循环调查国际贸易环节的含铁商品数据调研、收集、处理及分析工作。